首页 > 教育科学 > 考试教育 > 正文 

【思强小】俞敏洪对话周成刚:好的教育是理想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2021-01-18 08:04:08 来源:华夏教育责任编辑:Linda

决胜网获悉,5月12日,“新教育 新思考”——新东方教师培训公益版教育研讨会正式启幕。首场主旨对话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首席执行官周成刚以连线的方式展开。在直播中,就中国教育的现状与反思、中西方教育差异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左)首席执行官周成刚(右)


“考试分数很重要,但对自己有信心、有期待,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更加重要。”俞敏洪表示,中国教育要适当加强学生的理想主义色彩,实际上是让学生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大学本身的好坏不能决定人的一辈子,能够决定前途的是内在的心灵。要去体验、尝试和探索未知的、更加高远的东西,这些东西无法给你来带财富和事业的成功,但却能将你带上更高的境界,对未来更有信心。


过去7年间走访了200多所世界名校的周成刚,在直播中分享了中西方大学教育的差异。周成刚认为,发达国家的很多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比如对批判性思维、公平意识、因材施教的重视。但光学习和借鉴只能进步,要想超越还需要创新思维,这是今天教育的一个更重要的话题。


“很多家长给孩子灌输的思想,学习是为了考上名牌大学,人在这种实用主义动机下,发展的持续力是不足的。而在兴趣和理想的牵引下,人往往可以走得更远,爆发力也会更强。”周成刚认为,家庭教育可以少一些实用主义,多一些理想主义。


以下是经决胜网整理的访谈实录(略有删减):


01

中国家长的过度保护

与西方家长的适当放手


周成刚:教育是一个永恒话题,我没有一个特别的标准答案,今天我跟大家聊聊我过去的一段时间在世界各国考察教育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俞敏洪:因为疫情没法坐飞机回去了,荷兰的一群高中生,从南美洲加勒比海开了一艘一百多年前的帆船,航行大海用了40多天时间横渡大西洋,最后居然回到了自己国家的港口。与此同时,中国的家长都是不惜一切代价买飞机票的,不管是五万、八万、十万,甚至有二三十万包机回来的,你对两个国家的两批孩子家长不同的方式,还有孩子面对挑战的不同态度,你有啥评价?


周成刚:不能说所有的中国孩子都会买那么贵的票,也不会所有的荷兰孩子都会横渡大西洋。但是两个还蛮典型的,不同文化带来的不一样的结果。一个会觉得包机更加的安全,一个是团队的合作和成长。中国家长除了保护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外,西方的教育思想也值得我们去借鉴和融合,冒险精神在西方的血液里面会更强烈一些。


俞敏洪:让我感到比较吃惊的是,四十几个孩子的家长百分之百的同意,这些孩子自己开帆船横渡大西洋。如果中国的孩子们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至少有一半家长坚决不让横渡。


周成刚:我估计首先一百多年前的这个帆船,它是在一个很好的维护状态下,是继续可以用的。第二点,这些同学好像就是参加某种意义上的一种帆船活动,他们是有一些经验的,应该还有老师带队,所以这个条件上可能不是我们所具备的。


俞敏洪:依然体现了中西方教育理念和文化的不同。我觉得中国家长应该让孩子更加独立一点,因为中国的家长会不知不觉的对孩子进行过度的保护,各种千叮万嘱,有的时候还要跟着之类的,常常无意识的会把孩子的独立性给磨损掉一部分。


周成刚:因为本身我们长大的环境中,受到周围的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所以思想它就会传承下来。同时因为你不断的保护、不断的溺爱甚至,最后导致孩子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升,所以未来孩子真正需要独立的时候更害怕。


国内教育的课程更多的是在校园里面,更多的是在教室和书本上。在西方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是课外,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是交流,每天都有很多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


俞敏洪:当初你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冲动,做一个世界穿越寻访,是什么东西促使你要做这么一件事情呢?


周成刚:当初俞老师让我回来的时候有一件事触动了我,当时回来看到新东方的可能物理条件上还不够完善,但是当时的报名大厅里面、教室里面、讲座现场都是人头攒动,让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新东方又是以培训英语为主,有部分送孩子出国的一所学校,所以我就毅然决然的就加盟了。


在过去的10年里面留学放缓了以后我国出国人数仍以15%左右的速度在增加,负荷式的在增长。我就感觉到中国孩子和家长对外部世界的这种渴望、那种焦虑,那种选择时的不知所措。我应该让他们知道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真实的画面,更多的了解留学生在国外奋斗的真实的情况。所以当时就去采访这些国家,去记录这些国家,把留学生奋斗的故事,感染的故事以及辛酸苦辣都要带回来。


过去的7年,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再把欧洲的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在过去7年时间里面全部走完了。


02

中西方的教育差异:观察维度多元、开放式、灵活的校园实践


俞敏洪:你认为中国大学和西方大学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周成刚:首先,孩子在入学的时候,观察的维度很多元。然后国内不是说没有其他维度,但是更多的是大学入学考试。但是在国外的大学首先不是一考定终生,可以不断的考,而且在这个申请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基本线,而基本线的上面它的自主权比较多,所以它观察你的维度就会更加的丰富一些。


比如说看研究生,不仅是看你中学的成绩,看你大学的成绩,还看你的外语考试的成绩,还看你的兴趣爱好,你的社会活动,你的领导力、你的科研能力,所有的这些都是他们评估的,甚至于在你个人申请的陈述性当中能不能有故事,或者说能够打动申请官,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申请过程中的闪亮点。所以我说第一个进去的时候就是不同,一个是相对一条路,一个是更多的多元、多维度一些。


第二个到了学校里面,着重点也会不一样。同学读了本科以后,他其实有更多的思考的时间,而本科期间更多的他会有通识教育,对人类知识的一个基本的框架性的了解,未来你从事任何专业都会帮你走得更远、走得更久。


那么中国的更多是进大学之后,基本上百分之百已经把专业定下了,所以可能有一个选择上的错误或者不正确或者后悔,或者导致出产率、成品率可能会低一些。


第三点,学习方法会有明显的差异,中国课堂里面更多的是单车道的,填鸭式的或者死记硬背的、划重点的这些。在西方的发达国家里面,老师划重点死记硬背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几乎已经没有了,他们的课堂基本上开放式的,基本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甚至跟老师相互来挑战,它就像我们的一个辩论队一样,可以有正方反方,本身不存在对与错。但是更看的是你在辩论的过程当中,你的论据、你的论证、你的逻辑、你的思维这些方面的一些精神。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校园的活动也是特别的不一样,就是西方的这个大学里面可能会是那种体育活动、社团活动、交流活动会特别的多,那么这种甚至于中间还可以休息一年,出去锻炼、出去工作、出去了解社会,转系,转学,从东北大学到西北大学都是相对非常的方便。那么就给同学有了更多的灵活性,也就是说因材施教也好,或者说让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也好,这些方面我觉得我们不是没有做,而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俞敏洪:中国的大学应该在哪几个方面可以更好的改进,以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呢?


周成刚:中国的大学也有很多优势,中国人的基本功很强,也非常的勤奋、非常的刻苦,不断地拼命的在钻研。


第一个我觉得录取学生的标准可以多方面的去参考,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最佳点。


第二个就是学校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学术自由和发挥空间,大家可以来辩论对与错,让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


第三个,全人教育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让一个人的均衡发展,让心灵变得更加善、身心变得更加的健康,这样平衡发展出来的全人我觉得一定未来可以走得更远。


我们中国现在很多大学的老师和教授,他们本身就在国外留学过、进修过,或者说是当过访问学者,所以我相信都在不断的改变。


03

实用主义思想少一点

理想主义思想多一点


俞敏洪:你觉得中国的家长为培养自己的孩子,未来哪几个方面的培养是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的?


周成刚:首先第一个要说的是,我们的教育因为是以高考这个独木桥为准,往一个模子里去灌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不一定是最好的,每个孩子就是不同的课题,有的同学读书好,有的就是情商高,有的孩子就是动手能力强。真正的发现孩子的优点,让他不断的找到自信,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


第二点,面对未来的世界,不是光死记硬背,更要让孩子有一种自觉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因为这个世界变得非常快。


前不久我在采访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的时候,新加坡现在要求国民每5年就要翻新一次自己学习的知识,我们就要知道世界哪些东西要去学习,哪些是可以放弃,哪些是可以重点,哪些是不重点,那么这个学习力一旦掌握了以后,世界未来千变万化,你都可以站到主导的地位。


第三点,实用主义思想再少一点,理想主义思想再多一点。一部分中国的孩子学习是为了进更好的中学、名牌大学、钱多一点的工作等等。那么孩子找到这份钱多的工作,就认为他读书的使命已经全部完成,最后就是成家生子,所以他走到一定的时候,他后来的爆发力和持续力是不够的。而以兴趣爱好,甚至有一种理想主义在牵引着他,后续的爆发力就可以更强。


俞敏洪: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应该结合起来。对于家长来说,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如何能够做到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比较完美的结合起来,你觉得孩子身上的理想主义怎么开发?


周成刚:理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随着自己个人条件的改变,包括经济条件的改变它是会不断提升的,我相信俞老师1993年出来办新东方的时候,没有想过我要一辈子、一生去改变这个教育或者说去影响教育,要做这么大的事业。但是随着你业务不断的变大以后,可能你的理想就会变得越来越高远,我甚至还可以去帮助社会做一些推动。


如果把自己的一种兴趣、爱好和社会的一些需求,甚至于跟个人的一种潜力和能力能够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往往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够走得更远。当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能够不断的有激情、有热情,能够走得更远的时候,他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取得更大的成绩以后往往也可以有更多的担当。


俞敏洪:中考、高考只是一种对孩子来说未来发展的一个渠道而已,实际上更加要让孩子明白的是,我为什么要学习好?我为什么要上最好的高中?我为什么要上最好的大学?绝对不是因为进入了好的大学你就会有一份好的工作,其实进入好的大学并不一定必然会有好的工作。


未来的一生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东西,而不是以现在的考试分数,我再次说考试分数尽管很重要,但是真的不如人生一辈子对自己的信心、对自己的期待和对自己的期许或去做自己真的很喜欢的事情更加的重要。


04

光学习和借鉴只能进步,

超越还需要创新思维


周成刚:我到了美国就看到,美国好多创新思维,这种批判性的思维,这种公民意识的教育真的是非常的厉害。比如说到了英国你就会发现,英国很多培养真的是培养领袖,无论是牛津还是剑桥,就是要培养世界领袖,学生领袖,未来世界的领导人,带着这么一种情况要去统领世界的这么一种感觉,这么一种气度。


当走到北欧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更注重的是一种人文的学习,更注重人的素养提升,更注重的是一种公平的意识,更注重的是因材施教。


那么今天当我们中国面临东边地区和西边地区还有好多不对称、不公平的地方,我们的资源如何分配,让更多的贫苦孩子或者说山区里边的孩子得到更公正的、更好的教育,这也是我们值得未来去奋斗的。但是光学习和借鉴只能进步,我们要超越的时候更重要的还需要创新思维,这就是今天教育更重要的一个话题。


俞敏洪:在疫情之后,你对留学未来的前景大概有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周成刚:我觉得现在留学这个疫情期间,正是我们很多同学弯道超车的时候,所以做你该做的事,读你该读的书,这个时候可能会赢得更多的机会,努力和不努力在疫情结束的时候就会见分晓,努力的人、艰苦的人、坚持的人就可能领先一步,走在别人的前面,这就是差异的形成。


俞敏洪:今天真是一个非常有建树的,非常有建设性的聊天和沟通。希望我们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变成一个有情怀的,内心有激情的,并且脚踏实地的人,我们一起为中国的发展,也为了我们自己的发展来共同奋进。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最热评论排行榜

热点推荐

图片新闻

今日导读

时事热点更多

关于华夏在线  |  服务声明  |  隐私政策  |  合作伙伴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4  12584.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赣B-20120025-43
华夏在线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cnzz统计 // 百度分享功能